首页 > 领导讲话
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工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 2020-03-31

来源:山东省勘察设计网    发布日期: 2002-08-23


副部长仇保兴

(2002年8月23日)

  今天,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召开全国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的精神,大力推进以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为重点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染的治理速度,努力实现“十五”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将国务院的要求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我讲四个问题: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城市环境质量问题,把城市污水和垃圾的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重要的政策措施。2001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再一次把城市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任务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切实控制城市污水、大气、噪音、固体废物污染'。朱?F基总理在全国第五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城市环保要抓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重点解决污水和垃圾的集中处理问题。温家宝副总理强调指出: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占地、污染水土,危害日益严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垃圾排放、处理回收利用的管理;必须统筹规划,引进、开发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先进处理技术;必须运用市场机制,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培育垃圾处理产业。总之,此事宜早作研究,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抓紧整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城市污水和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加强污染治理的紧迫性以及搞好城市污水和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与工作重点,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把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写入中央全会的决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应该说,这是我们做好这两项工作最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说明城市污水和垃圾的污染治理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城市污水和垃圾污染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利益。因此,我们必须把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工作作为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件大事来抓,抓紧、抓好、抓落实。各城市政府和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加强领导,尽心竭力,下大气力把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确保“十五”期间城市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二、'九五'期间工作的回顾

  (一)各级政府投入增加,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以'三河三湖'流域为重点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这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投入累计达到602.7亿,比'八五'期间多投入442.4亿,增加了2.8倍。截止2001年底,全国已有城市污水处理厂452座,其中二、三级污水处理厂307座。城市排水管道约15.8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6.5%,比1995年提高了约17个百分点。目前50万以上人口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41.4%。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快速。截止2001年底,全国664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年处理量为7835万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已由80年代初的2%提高到58.2%。'九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城市垃圾处理累计投入191.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990年的27.88倍,年均增长35.33%。目前,一大批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不少城市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一批环保标准较高的垃圾焚烧厂相继投入运行。垃圾焚烧和填埋气体发电,以及垃圾堆肥等资源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研究,我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十多种适合国情的工艺技术,国产设备日益完善,一大批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相继投入使用,一些经济适用、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针对水源短缺的状况,污水再生利用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以膜过滤和反渗透技术为代表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迅速发展,为污水资源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垃圾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同时为适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在管理理念上,逐步地从被动的末端治理向从源头开始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在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上,正在经历由散装、袋装收集向分类收集转变。

  (二)相关的技术政策、经济政策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地提高对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视程度,相继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这些都为依法管理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提高建设和运营水平奠定了基础。
经国务院研究同意,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于今年的6月份发出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收费制度的建立,对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促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逐步实现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积极探索,推进改革

  近年来,针对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发展不快的实际状况,不少城市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取向的管理体制和作业服务改革。一是放开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鼓励国内外资本投入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二是鼓励实行城市给排水一体化经营管理,在资金、技术以及收费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带动污水处理行业的企业化改革;三是推行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以经济承包责任制为主线,推进污水处理和环卫作业的企业化、社会化运营。在这些方面,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他们的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践,为全面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处理水平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九五'期间,虽然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了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由于这一方面的历史欠账太多,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污水和垃圾污染城市环境的状况依然严重。
据统计,1990年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79亿立方米,到2001年年底已增加到328亿立方米,而污水处理率不足37%,大部分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监测表明,约63%的城市河段受到了中度或严重污染,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达到1.34亿吨,而且以每年5%-8%的速度递增。约40%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水体、土壤、大气和传播疾病。有些城市只重视'形象工程'的建设,忽视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少数城市至今还未启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污水和垃圾造成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最大制约。

  (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从总体上看,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政府主管部门直接负责污水和垃圾的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干不分,以至造成机构臃肿,队伍庞大,效率低下,缺乏激励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不少城市还没有建立合理的建设和运营投资偿还机制,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完全靠政府财政拨款建设,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部分地方垃圾和污水的收费体制不够完善,收费标准和覆盖率很低,难以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三)法制建设滞后,市场监管不力,尚未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的专门法规,市场监管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更是缺乏,市场主体行为不尽规范。一些城市将污水和垃圾产业化项目视为一般性的招商投资项目,不进行公开招投标,满足于一对一的谈判,少数人拍板,吃亏上当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政府对投资者盲目地承诺高额固定回报,社会投资演变为长期的高息贷款;有的项目转让后放弃了政府监管,安全运行难以保障。某些国外(内)公司和个人也不管技术是否成熟,资金是否充足,通过各种渠道招揽项目,其中不乏言过其实、抢占市场的投机者,套贷款、套土地、套政府补贴,给一些地方造成了资金和时间上的巨大浪费。目前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较为混乱,技术和设备鱼龙混杂、良莠不辨,已经阻碍了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我们的任务和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水平

  “十五”期间是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将带来城市污水和垃圾产生量的持续增长,这对城市文明和环境质量带来的威胁将越来越严重。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和城市化水平达到35%时,城市化将进入加速起飞阶段,城市人口将以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速度递增,高于以往的好几倍。像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个速度会更快。但是,根据国际经验,在城市化加速期间,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重点是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环境急剧恶化。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历过的痛苦历程,这个教训我们必须汲取。要使大中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就必须强化城市污水和垃圾污染综合治理。根据《建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十五”期间,我国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要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65%。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污染综合治理是各级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本着对生存环境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下大力气,切实抓好这两项工作。污染治理是否取得成效,要作为衡量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考核和监督,确保各项治理目标的实现。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来推进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也应借用市场化渠道,但它完全是在政府的调控和组织之下的完成。如果我们不花力气去抓,垃圾和污水不会自行消失而且会越来越严重,进而造成环境质量的恶性循环。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这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由主要领导负责,认真做好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监管工作。

  各地在新建供水设施的同时,应当规划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缺水地区,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同步安排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城市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落实已规划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对'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及上游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地区等重点流域、海域、区域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要抓紧建设,按期完成。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三峡库区附近的这些城市的污水处理工程必须要与三峡工程建设同步,这任务非常艰巨,如果不抓紧是无法按期完成的,所以今天的会议也是一个动员大会。此外,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在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工艺、规模的前提下,加强对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工程切实发挥效益。但这方面的工作还非常落后。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好以后,长期不能投入运行,关键就是管网不配套。也有的地方把污水处理厂作为形象工程,但配套管网由于建在地底下,领导又看不见因而大大滞后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至于一方面造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长期放空,另一方面大量的污水由于没能纳入管网而直接排入河道,污染城市环境。缺水地区和城市,要实现污水再生利用与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步增长;在需远距离调水的严重缺水地区,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后补充城市水源的试点。采用现在的膜过滤技术,污水深度处理后作为城市的水源补充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关键是要重视。

  城市垃圾处理厂(场)的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要提高垃圾填埋的无害化水平,切实解决渗透液处理的技术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渗透液接到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例如杭州天子岭垃圾处理厂的渗透液就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与附近工业区的工业污水混合后使营养化程度提高,有利于生物治理,治理的效率反而提高了,这是一举两得。新建的垃圾焚烧厂必须严格把关,防止添加大量燃料的小火电项目借机上马,这是当前遇到的新问题。有一些所谓的垃圾焚烧厂根本不烧垃圾,而是以焚烧垃圾为借口,以获取国家对垃圾焚烧厂的优惠电价来赚钱,这是一种公开的假冒骗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对垃圾焚烧的烟气进行有效处理,尤其要严格控制二口恶 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二口恶 英在800℃左右的温度停留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消除百分之九十几以上,所以排放标准是可以做到的。已建或在建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应该尽快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垃圾综合处理厂,按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和利用,提高垃圾资源化水平。

  要逐步解决小城镇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推广适用经济高效的简易污水处理技术。在乡镇密集的地区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统一调控下,按照合理布局、规模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接纳并处理不同乡镇的污水和垃圾,对垃圾和污水实行统一处理,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一发达地区建了200多座自来水厂,而污水处理厂一个都没有,管网又自成体系,无论是给水、排水,还是污水处理就没有任何章法。这种现象,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通过城镇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来实现生态环境共保、基础设施共享是当前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进程

  改革是我们任何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克服旧的体制性障碍,深化改革,坚持体制创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进程。要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使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城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破垄断,放开投资市场,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营运,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营运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营运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新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场)应创造条件,推向市场。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投资、建设、营运主体,鼓励国内外经济实体采用BOT的模式以及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投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快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扩展污水收集管网的服务范围,确保厂网配套,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厂应有的效益。

  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营管理模式,组建'作业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原有从事污水和垃圾处理运营和环卫作业的事业单位,要在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改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使其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例如杭州湖滨路,原来是“三把扫帚”(市环卫队伍、区环卫队伍和市园林部门的环卫队伍)扫不干净,后来这“三把扫帚”全部退出,对湖滨路的清扫进行招标,条件是道路16个小时保洁。结果“三把扫帚”并成一把,人员减少到原来的1/5,经费大大减少,效果大大改善。采取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做得不好的退出后,马上有人进来,从而以很低的成本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的垃圾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同样如此。所以,要打破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垄断经营的格局,积极培育和发展一些合资、合作、外资、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运营和作业企业,经过资格认证后准予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结构的、规范有序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运营的新体制。

  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技术、人员和收费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企业资产规模和投融资能力,增加了市场竞争实力,同时也带动了污水处理企业和单位的企业化改革,总体效果是好的。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供其他城市借鉴,但必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总之,市场化是推进各项事业的一个法宝,我们改革的总趋势,就是要使原来政府管理、事业编制的垄断经营体制,变成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合格的市场主体,同时放开市场,让所有合格的主体都能够参与竞争,公平竞争上岗,干得不好的退场,让干得更好的进来。这样就迫使原来那些吃大锅饭、抱着铁饭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责任心不够和滥竽充数的老机构、老队伍包括一些冒牌货清理出市场,或促使他们改变机制,提高质量和效率,迎接竞争和挑战,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所有搞得比较好的地区以及国外的经验总结。

  (三)全面实行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保障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推行和完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其目的有二:一是补偿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建设和运行的良性循环发展;二是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确立“环境消费”的意识,使企业、单位和广大居民对环境保护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有利于从源头上进行减量,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推行循环经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部委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文件已经下发,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加强宣传,使得人民群众认识到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垃圾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的紧迫性,为下一步的收费听证作好舆论导向。二是做好收费的基础工作。认真核实城市范围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垃圾产生量,按照补偿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收费标准。

  垃圾收费的难点是缺乏有效的手段。从试点城市情况看,大部分地区收费率低,有些还不足于10%。从垃圾处理费的性质看,应当属于经营服务性收费,理应由服务者直接向排污者来收取。但我国现有住房状况和垃圾收运方式,难以明确事实上的排污者个体,使直接的交换关系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承担“代理人”的责任,通过行政机制,带有一定强制性地向居民收费。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美国许多城市推行的由每户居民申领一只垃圾桶,根据每户产生垃圾量的多少来确定垃圾桶的容量,每一只垃圾桶由居民自己装满放在指定的地方,按桶计费,没有付钱的就拒收。马英九为了竞选台北市的市长,也在动采取垃圾收费这个脑筋,承诺下一届他若继续当市长,将把环境搞得更好,以此来与其他的竞选者相抗衡,他所采取的就是类似于垃圾量与收费直接挂钩的方法,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超过了原来的预想效果,一次就有68%的人直接纳入到收费系统。当然,我们国内也还有不少好的经验。但有的同志提出国外有些国家没有收费制度。情况确实是这样的,在许多高福利的国家没有什么垃圾处理收费一说。但是,这些高福利国家的这种政策是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而且他们现在经济效益日趋低下已进入了死胡同而不能自拔。我们要认识到,高福利国家的那一套政策,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对一些不利于推行垃圾收费制度的言论,我们要按理据理据法进行解释,把思想统一到通过垃圾收费来实现垃圾产业化和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上来。所以,应当鼓励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或由有关单位和部门代缴代扣。总之,城市政府必须开拓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垃圾处理费足额征收。

  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收费标准普遍偏低,还不足以补偿投资和运营成本。2000年国务院36号文件以及今年下发的五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意见》都强调“要优先将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提高到保本微利水平”。江苏省太湖流域几个城市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污水处理费标准,总体反映是好的。但大部分城市进展不大,呈小步慢跑趋势。一些城市的领导对提高收费标准有“心理障碍”,担心影响投资环境和居民的承受能力,这些顾虑也许有自身的道理,但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污水处理收费又远不到位,其结果只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后损害的是城市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城市整体投资环境。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教育宣传到位,并给予弱势群体适当的减免政策。如杭州在开始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时,对低收入阶层(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基本免收。另外,对一些公益单位如残疾人学校、福利院等也采取免交的办法,基本上就是把那些应免的公开予以免交,对应交不交的公开他的名单,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

  (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建设和营运行为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直接运作和管理的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法规政策标准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的编制以及市场监管和引导等方面上来,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

  要清除行政性壁垒和地区分割障碍,打破垄断,为国内外投资者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项目公告和公开招投标制度,严禁暗箱操作。进一步改革相关企业资质的行政审批制度,研究并建立符合WTO原则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和推行市政公用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必要的考核监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大力培育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服务的中介机构。在产业化项目的招投标、合同谈判以及工艺设备选择、投资成本核算、价格审定等过程中,要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要改革现有的水质检测体制,建立独立、公正、符合行业特点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对运营企业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质量进行规范的监测,为政府的市场监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手段。改革目前的水质监测隶属于企业的现状,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一是分离独立成立一个企业;二是由行业协会来组织一个水质监测机构;三是由事业单位构成。由比较独立的水质监测机构来监测和公布水质、污水处理的有关数据,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全社会污染的监控。

  做好公众的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明确排污者付费的义务。通过建立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加大企业和居民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引导消费结构的调整。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价格听政制度和运营企业财务公开制度,加强价格审核,确保公共利益。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全面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十五”期间,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政府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为目标,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水资源管理、集中供热、能源结构的调整、交通管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都要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治理城市水环境和垃圾污染、旧城改造、加强绿化、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广大居民居住环境方面的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评选必须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为基础,再以其他一些指标来衡量,并与联合国人居奖和人居范例奖、迪拜奖挂钩。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我们再推荐给联合国人居署,形成从国际到国内一系列的评价城市环境的客观标准,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要把提高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质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广好的典型、好的经验,全面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必须与城镇化同步进行。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更好地解决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强化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为创造一个更加优美、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在全国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适应加入WT0后的新形势 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的进程